山东省军区军志办公室
山东战场的攻势作战,始于1944年春第三次讨伐伪军吴化文战役。
吴化文原是韩复榘第三集团军手枪旅旅长,韩复榘伏法后,吴部投靠了沈鸿烈,被编为新四师。1943年1月,新四师降日,被编“和平救国军山东方面军”共万余人。吴伪是山东伪军主力,占据鲁山山区,分布在鲁村、南麻、悦庄及其周围2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。吴降日后,八路军先后发动三次讨吴战役。第一次是1943年6月,山东军区统一指挥鲁中、滨海、胶东部队,与日伪抢占沂鲁山区和五莲山区,曾给吴伪以重创。第二次讨吴战役始于同年12月4日,鲁中军区集中主力第一、第二、第四团全部及基干武装第十一、第十二团等共五个团的兵力,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,向盘踞鲁山以南东里店、大张庄、石桥地区之吴伪进攻。鲁中八路军组成左、中、右、后纵队,展开四面包围,突破之后,各个击破,经四昼夜城斗,攻克东里店等20余处吴伪据点,歼其800余人。
第二次讨吴战役结束后,山东军区指示路中军区:“为坚持阵地,粉碎敌人的分割封锁,打通沂、鲁、泰、蒙各山区的联系,改善于清河区的交通,争取有利的反击阵地,鲁中军区应准备于1944年春季发起第三次讨吴战役”。遵此,鲁中军区在敌情侦察、物资准备、部队训练、民兵动员、瓦解吴伪等方面,作了三个月的准备,1944年8月,山东军区批准鲁中军区上报的作战方案,并强调:此役应集中主力突入吴伪防区中心,选择弱点,中心开花,迫其第一线部队向内收缩,求得在运动中歼其有生力量,战役开始,对第一线之敌应包围监视,不宜强攻,也不作宽大正面进攻。山东军区同时向其他各区下达了配合讨吴战役的指令。
吴化文部万余人,嫡系第六、第七两个军共12个团用于一线者即有8个团,纵深多为杂牌武装,防御正面大,空隙多,兵力分散。
8月中下旬,日军调防,伪军整编,部署混乱,鲁中军区抓住有利时机,果断发起第三次讨吴战役。鲁中第一、第二、第四及滨海第六团为东路梯队,担任主要突击任务;鲁中第十一团及蒙阴独立营为南路梯队,鲁中第十二团为北路梯队,分由南北两线攻击敌之两侧;鲁中第十团为西路梯队,从鲁山主峰从西进攻,断敌后方补给。8月25日夜,各梯队发起攻击。东路当夜在悦庄东、南突破吴伪防御,攻克大泉庄、豪山、牛山等外围阵地,控制了东线制高点钻天崮,主力突入敌纵深,在磋(错)石、石楼、石桥全歼吴伪第七军一个师部另两个团,打乱了敌东线指挥,石楼以南之敌争相逃奔,吴化文设防最强的东部防线遂被击破。西路梯队直捣敌背后,攻克鲁村以北芦芽店、松仙岭等地,而后攻占鲁山主峰,消灭北线之敌独立二旅12个连,切断了吴伪由南麻至博山的补给线。南路梯队突入鲁村以南,歼敌一部,驻田庄一带吴伪第六军军部等向西撤退。北路梯队于26日拂晓攻占临(朐)南(麻)公路上的嵩山、三岔店、茹家庄等要点,截断了吴伪东北方的补给线。至27日,吴化文四面防线均被打乱。28日,吴化文又将其第六、第七两个军全部集中于以鲁村、悦庄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,固守待援。29日,日军第五十四旅团,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各一个大队,分由菜芜、临朐驰援。鉴于日伪集中兵力固守,日军又已出援,运动歼敌已无机会 强攻难以奏效 鲁中军区遂将主力转移至机动位置,待机歼敌,战役第一阶段结束。30日东西两路日军会师悦庄,当即掩护吴伪重新布防。吴化文留第七军之第四十九师在悦庄一带掩护,主力西移鲁村、莱芜间。日军未发觉鲁中军区主力位置,乃于4月8日起陆续回防。鲁中军区乘日军回撒,吴伪调整防务,尚未就绪之机,发起第二阶段作战。4月15日,鲁中军区主力团攻悦庄吴伪第四十九师,歼敌一部,从西调动吴化文率4个团支援,16日抵鲁村,鲁中部队5个团乘吴伪后方空虚,于18日晚挥师西进,奔袭莱芜东吴伪后方,再歼其一部。20日,吴化文部撤至鲁村一带,悦庄地区已为八路军控制。至此,第三次讨吴战役胜利结束。
是役共歼吴伪13个团,其中毙伤1300余人,俘少将以下军官323人,士兵4800余人,连击溃之敌在内共7000余人,占其兵力的60%强;攻克主要据点40处,重要山寨12处,解放村寨千余,人口30余万,收复国土3000平方公里,从此八路军控制了战略要地鲁山山区大部,打通了沂鲁、泰、蒙各山区的联系。延安《解放日报》为此发表了社论,祝贺《鲁中讨吴战役的胜利》,指出:“这次战役不但对于山东的抗日根据地很重要,而且是敌后战场上我八路军、新四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行动的一部分”,“吴伪大部歼灭后,我鲁中各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就大大改善了”。
转引自《沂源文史资料》第四辑